4月21日上午,我司社工文化周系列影展电影《米花之味》在博雅影院播放。虽然天空中飘着小雨,但这小雨并没有浇灭同学们的观影热情。
作为大陆首部社工题材的影片,《米花之味》取材的90%都来源于真实生活,展示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及他们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对前来观影的其他非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而言,这部电影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了解社工的机会,对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来说,其教育和借鉴意义更不言而喻。
影片以一位云南沧源本地社工李小菲为原型,讲述了在外工作多年的年轻母亲叶喃,因留守家乡两年没见的12岁女儿无人教管而决定暂时辞工返乡,弥补曾欠缺的母爱。而由于一直在外地打工,太久没有回家,母亲与孩子便没有见面、交流,从而两人之间产生隔阂。在重塑母女关系的过程中,她们得到了社工的帮助。影片通过一个简单朴素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一直被“误解”的职业——“社工”,影片将社工自身的矛盾、纠结融进故事中,含蓄克制、生动立体地刻画了社工的角色和地位。
在现代文明和原始村寨的关系由激烈对立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在宗教信仰和科学认知的界限由绝对分明到逐渐变淡的变化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原始村寨的现代化问题、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问题等一系列现实性问题都在社工的协调和帮助下得到缓和。
最后,影片在叶喃母女二人的孔雀舞中结束。尽管离场的灯光已经亮起,观众仍意犹未尽,不愿离去。2017级社会工作专业的胡实同学说,《米花之味》使他深受触动,每一帧画面都像是精美的摄影作品,对于傣族村寨的描绘更使他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他在此影片中感受到了城市与农村、现代与传统等观念的碰撞。最重要的是,他以社会工作专业员工的身份感受到了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性,内心也生长出了对社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大陆首部社工题材的影片,《米花之味》对于社会工作这一职业的科普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社会工作所蕴含的助人情怀和理念,都将是构造和谐社会、建立友好关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